古代没有高铁,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?远比你想象的更艰难
当时能够从广州到北京的,往往是有钱或有权的达官显贵,普通百姓很难走出家乡,甚至一生都未曾离开过县城。出省的旅客,最少也能坐上一头小毛驴,步行是极为困难的。常见的路线是从广州经过韶关,向北至南昌,再乘船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,最后到达北京。整个过程通常需要三个月,若春天出发,抵达北京时已经是夏天了。那些没有太多钱的旅客,则只能依靠马匹的耐力,走到北京时,通常已接近秋季。
然而,也有些人走得不幸,半途而废。沿途风寒、急性阑尾炎等突发疾病,常常会让这些旅行者命丧路途。若是遇到猛兽如老虎或狼群,那也有可能丧命。而最危险的,莫过于遭遇人类的劫掠。在没有普通话的时代,南方人一旦进入中原,立刻就能被识别出来,随时有可能遭遇不测。古代社会极为残酷,战乱、饥荒时,人的生命显得如同储备粮。
因此,家乡的长辈常常告诫年轻人,在出行时切勿夜宿破庙或废弃的驿站,这些地方很可能藏匿着土匪或野兽。走大路是安全的,白天走路,晚上则需寻找客栈休息。如果你突然穿越时空,也许这些古老的忠告会派上用场。
在许多古装剧中,我们常常听到“八百里加急”这样的词汇。那么,如果采用“八百里加急”的方式,从广州到北京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?事实上,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广州到北京的八百里加急记录,因为当时大多数战争发生在北方,而广州位于南方,直到明清后期,海洋文明才开始对中国构成威胁。
尽管如此,我们可以做一些比较,历史上八百里加急大约需要三天时间,事实上,八百里加急在正史中仅仅在两次战事中有记载。比如唐朝的安禄山叛乱消息传到唐玄宗手中,花了六天时间。从范阳传递到长安的消息需要走大约1400公里,相当于3000多里。而古代一里约等于现在的415米,那么古代骑马的人每天也只能行进大约500里。
那么,关于“千里马”,也就是“日行千里,夜行八百”的说法,其实是古人的夸大之词。马并非摩托车,它需要休息,最强的马一天也只能行走约200公里,且中途还要停歇。古代的“八百里加急”并非一匹马能完成,而是借助了官道沿途的驿站。驿站每隔一定距离就有,负责传递信件与战报,类似现代的邮政服务。即使如此,八百里加急的马匹也是疲惫不堪,骑手往往精疲力尽。
通过接力的方式,从广州到北京的最快时间估计约为15天,这在古人眼中已经是相当快的了。古人传递消息的方法多种多样,如狼烟、击鼓、飞鸽传书等,这些方法有时比骑马传递更为迅速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