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古奇技——《山海经》之科学
百科全书式的《山海经》,记录了中国古代大量科技成就资料,包括天文历法、中医药学、生物医学、地质地理学、矿物学、器物发明等,使后世对中国上古科学成就有更深认识。
天文历法
清代陈逢衡注意到《山海经》中日月出入之山的记载,认为这一记载与观察日月行度以确定晷度的设定有关。科技史学者吕子方指〈大荒东经〉、〈大荒西经〉所记太阳出入之山都是六座,认为这是观察太阳出入的位置,以便确定季节、安排耕种日程,可谓历法的前身。中国民俗学家刘宗迪认为《山海经》描述日月出入之山,反映了上古历法的阴阳合历制度,是原始的天文学测量方法。
历法是宇宙观和历史观赖以成立的基础,是先王奉天承运的基本大法,因此,《尚书》把反映先王历数的〈尧典〉冠于卷首。〈大荒经〉与〈尧典〉所反映的历法制度一脉相承,且〈大荒经〉对历法的记载比〈尧典〉更古老和全面。
极光烛龙
《山海经》记载一些光怪陆离的天文现象,有些记载可以科学解释。例如〈大荒北经〉有“烛龙”的记载:“西北海之外,赤水之北,有章尾山。有神,人面蛇身而赤,直目正乘,其瞑乃晦,其视乃明,不食不寝不息,风雨是谒。是烛九阴,是谓烛龙。”“烛龙”是什么东西?应该是极光。极光是太阳风、日冕等抛洒的粒子流与地磁场作用的产物,常见于高纬度,低纬度包括赤道也偶有出现。百余年前日本学者神田选吉主张把《山海经》的“烛龙”解释为北极光,中国学者张明华亦认为“人面蛇身而赤”、“身长千里”、“居钟山下”的烛龙形象和北极光一致。